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文学

article_tougao_banner.jpg

    • 头条推荐剃头

      小时候,对手艺人称呼有别,脑力劳动的叫先生,如风水先生、算命先生,以示尊敬;体力劳动的叫师傅,如木匠师傅、泥水师傅,还算客气;低贱的叫佬,如剃头佬、阉猪佬,语含

      #文学#
      2018/02/28 11:28:05 · 3672阅读 · 0评论
    • 头条推荐杨钦飚:同学情谊醇如酒

      在我们的生命之中有很多美好值得我们去细细珍藏和品味,现在的我已近知天命,对于这一切都有了更深地体会。同窗之情作为一种最真挚的友谊,一直在我的心中留存,每每想起那

      #文学#
      2018/02/22 14:29:40 · 3261阅读 · 0评论
    • 头条推荐牙郎

      小时候,每当妈妈看见我解开衣服上的纽扣,就说像卖牛佬,就是牛牙郎。令我印象最深的,无论是牛牙郎,猪牙郎,都穿大襟对开的衣裳,不扣纽扣,成为一种职业标志。

      #文学#
      2018/02/22 12:26:36 · 2703阅读 · 0评论
    • 头条推荐鱼冻,儿时的美味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中普遍缺衣少食,一年到头难得沾到荤腥,儿时的我们天天盼望着过年。 过年时的菜肴明显比平时要丰盛一些,其中有一碗鱼冻最令人回味,

      #文学#
      2018/02/15 14:45:00 · 2643阅读 · 0评论
    • 头条推荐牵公猪

      小时候,有位同学的爷娘都牵公猪,男的叫公猪爷爷,女的叫公猪嬷嬷。牵公猪虽是贱业,可公猪爷爷觉得不偷不抢,靠劳动吃饭,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还编了一首顺口溜“刘备东

      #文学#
      2018/02/12 08:47:17 · 3586阅读 · 0评论
    • 头条推荐杨钦飚:​嵊州金庭朝圣记

      世族是中国历史上无与伦比的一个家族名称,有世代显贵的家族的含义。唐朝史书说“今之称门阀者,咸推八柱国家,当时荣盛,莫与之比”,可见当时世族的繁盛,而王羲之就是出

      #文学#
      2018/02/07 22:42:41 · 2535阅读 · 0评论
    • 头条推荐阉猪

      小时候,每当看到人家阉猪,我们小孩总是感到特别好奇。猪长到一定阶段,除了留种,都要阉割,切除睾丸或卵巢,以便圈养育肥。 雄猪养到三十来天,长到十五斤

      #文学#
      2018/02/06 11:07:48 · 9520阅读 · 0评论
    • 头条推荐永恒的记忆:海狮自行车

      空闲时我经常骑着我的美利达自行车驰行在浦阳江生态绿道上,骑着它穿行在柳浪闻莺的江滨岸边,那份惬意,不就是一曲雅歌之后散在空中的余韵吗?同时也情不自禁地怀念起我第

      #文学#
      2018/02/05 07:54:30 · 5102阅读 · 0评论
    • 头条推荐黄贞祥:自行车的故事

      自行车作为一种代步工具,很受人们的青睐,曾经风光一时。凡是上世纪70年代以前出生的人们都有一段和自行车的不解之缘,说起有关自行车的故事,每个人都能娓娓道来。

      #文学#
      2018/02/03 20:49:32 · 3142阅读 · 0评论
    • 头条推荐杀牛

      小时候,每当村里屠杀已经丧失劳动能力的老水牛的时候,四周总是围满了人,里三层外三层。我默默地站立一旁,看到此情此景,心里堵得发慌,不是滋味。我从小放过水牛,知道

      #文学#
      2018/02/02 10:22:28 · 3372阅读 · 0评论
    • 头条推荐杀猪

      “欧嘞嘞……欧嘞嘞……欧嘞嘞……”,一边是肉猪声嘶力竭的嚎叫;“妞……妞……妞……”,一边是家庭主妇低沉的叫唤。小时候,每到过年之前,家家户户都要杀年猪,总会遇

      #文学#
      2018/01/28 15:56:23 · 2899阅读 · 0评论
    • 头条推荐潘承双:冬日里的上河村

      借上河村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之东风,近日,趁这余兴,我们又一次走进了上河村。沿候中公路一路向北,过大畈拐过一个弯,一座高高的吊脚楼便映入眼帘,“上河到了”

      #文学#
      2018/01/24 11:16:35 · 2523阅读 · 0评论
    • 头条推荐修钢笔

      小时候,家乡流行这样的说法:插一支钢笔的是中学生,插两支的是大学生,插三支以上的肯定是修钢笔的师傅。 一般修钢笔的师傅岁数都挺大,有的是固定摊点,也

      #文学#
      2018/01/22 19:48:04 · 3247阅读 · 0评论
    • 头条推荐朱耀照:图书馆借书记

      年轻时喜欢看书。刚参加工作时,工资低,不能多买书,我便办了县图书馆和工会图书馆两个借书证,经常去借书看。 当时的县图书馆在老县基北边一楼,分借书室和

      #文学#
      2018/01/19 11:03:40 · 4728阅读 · 0评论
    • 头条推荐黄贞祥:童年的火熜

      火熜是童年时一种不可或缺的取暖工具。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每到寒冬,百姓为了御寒,一只火熜终日不离手。 乡村的冬天是悠闲的,村民们喜欢聚在向阳的墙脚晒太

      #文学#
      2018/01/19 08:33:14 · 3440阅读 · 0评论
    • 头条推荐杨钦飚:人生最忆是童年

      童年像一条小溪,流淌着轻快的五线谱。童年像一朵朵浪花,层层叠叠,魅力无限。童年像闪烁的星星,五彩缤纷,照亮漫漫人生路。童年是懵懂无知的,天真无邪的,快乐美好的。

      #文学#
      2018/01/17 21:17:23 · 3878阅读 · 0评论
    • 头条推荐修伞·补鞋

      伞是寻常之物,旧的破了,一丢了之,再买新的。在我童年,伞是很珍惜的,破了补,补了破,破了再补,直到破得不能再补为止。 “修凉伞—补雨伞—哦!凉伞雨伞

      #文学#
      2018/01/16 16:45:41 · 4457阅读 · 0评论
    • 头条推荐渐行渐远的江南老行当:补缸·补碗 ·补锅

      “补缸哦——补甏哦——”,小时候,循着这样的吆喝声,我经常看到补缸师傅拎着一只包,装着—把小铁锤和几把钢錾,还有盐卤、铁沙和钢钳等材料,上门服务。

      #文学#
      2018/01/12 09:26:39 · 3450阅读 · 0评论
    • 头条推荐许照煦:近视眼的女人

      村里人都说阿花是近视的女人,其实她既不戴近视眼镜,更不眯着眼看人;只是眼光短浅,看在自己鼻头尖上;急功近利,乱点鸳鸯,把漂亮能干、握笔杆的教书女儿,许给了手拿砖

      #文学#
      2018/01/09 20:44:54 · 2791阅读 · 0评论
    • 头条推荐许照煦:返乡路上

      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 千峰笋石千株玉,玩输送罗湾多云。 ——元稹 冬至前后,泼水不流。江南的浦江滴

      #文学#
      2018/01/09 20:36:14 · 3115阅读 ·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