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潘承双:冬日里的上河村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文学 / 正文

637226394718539000879904649.gif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潘承双:冬日里的上河村

转载 双城2018/01/24 11:16:35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原创 作者:潘承双 2533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借上河村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之东风,近日,趁这余兴,我们又一次走进了上河村。沿候中公路一路向北,过大畈拐过一个弯,一座高高的吊脚楼便映入眼帘,“上河到了”四个醒目的大字镶嵌其中 。

如今的上河村,已今非昔比,远远望去整个村庄仿佛一派人间天堂水墨画就,清一色的粉墙黛瓦,木质门窗,鹅卵石青石板路。错落有致的马头墙,犹如匹匹骏马驰尓疆场,高歌激荡,奔腾不息,令人叹为观止。

上河村,位于壶源江畔,候中公路串村而过,壶源江水在上河村绕了一个弯,把上河村半环绕在內,整个村子三面环江,酷似杭州湾,加上村民的富裕生活,因此素有“小杭州”之美誉。村南壶源江上建造于清代光绪年间,至今保存完好的古石桥——广安桥,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村中年长500多年的银杏树至今依然参天挺拔。创造过生命奇迹的山上,修起了栈道,上河人把“2·16”大搜救呈现的大爱和社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使之成为了一个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充满大爱的地方。2017年2月14日全国首个诗人小镇落户上河村,诗人小镇的冠名更给上河村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冬日里的古村落本该早已进入了丰收后的寂静,但在上河村,走在用青石板和鹅卵石铺砌的小巷里,遇到三三两两的人们,总能看到一张张灿烂的笑脸,听到一句句诚挚的问候,总能从投来的一双双眼神里读到友善,这和谐怡人的气氛驱散了冬季的瑟瑟寒意。

慢步在村中闲逛,可谓是移步换景,你肯定不会走马看花,每一处都会让你停下来认真看看,仔细欣赏,了解这里别样的风土人情,见识这里沉淀百年的民族文化,还有那真实触摸创造这些文化的人的生活。沿着青石板路,你完全可以走到村中的任意一家,每家每户都在讲述着不同的故事,每个角落都充斥着岁月流过的沧桑,静谧在时光里的上河村,谁也不知道深藏了多少年代的痕迹,身处其中,犹如置身于影视剧里一般。

聪明勤劳的上河村人,紧抓这一机遇,趁着晴好天气,都坦然悠闲地在各自家中的手工作坊里用祖传的传统手艺,加工生产着各种土特产,空气中弥漫着阵阵飘香,什么手工面、索粉面、番薯粉丝、麻滋、火糕、冬米糖、笋干等等,种类繁多,供游人自主选购。一些长期在外经商的村民,也纷纷回村办起了民宿,经营起了农家乐,生意十分红火,收入相当可观,着实带动了整个村的经济发展。

虽已是数九寒天,可是这里的情景分明还在秋色里荡漾,喜庆的红灯笼高高挂起,花坛里的花花草草争先开放,藕田里的满目残叶阡陌交错,让人驻足留恋。

纵观整个上河村,它的美虽然谈不上真正的自然美,但山湖林田美是需要花草相衬映的,这里的人工景观与自然环境做到了完美的结合,返璞归真,古朴有趣,生机盎然,是人工融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的人造自然。村中几口池塘中的“三潭印月”、“花港观鱼”等有着杭州西湖特色元素的景点,以及那美食街,这些“典型缩影”使“小杭州”的味道变得更加浓郁。

有人说是“2.16”的大爱造就了今天的上河村,这话也有一定的道理,因为我身边的很多人都说,他们真正认识上河村庐山真面目的也是在“2.16”大营救后。其实真正的答案就在村中的一处文化墙上,其中的一段描述是这样写的:

曾经乱象丛生的上河村,2014年两委干部迈出美丽乡村建设的第一步,主动垫资清理了村內两口污染严重的污水塘,重砌了塘坎,修缮了活动场所。2015年春节刚过,在外的能人志士和村民自筹资金10万余元,在壶源江畔建起了第一座凉亭和索桥,如今已有七座亭桥耸立在村口溪边。每逢盛夏,一波又一波的游客驱车而至,亲水、嬉水之余尝尝农家菜,访访农家乐,回渐行渐远的乡愁,每逢节假日游人如织,意犹未尽。

因此可以这么说:是上河村人的“2.16”大搜救 ,营造了大爱氛围,更是上河村人的执着创造了今天的上河奇迹。

每次去上河村,每次都有不一样的感觉,不一样的收获。但是,壶源江水和千百年来一样,依旧无穷无休地从村旁流过,那些被时代改写的东西,注定会不断地延续下去,对于潜力无限的上河村来说,梦是可触的,想象力是无边的,每一天都是崭新的,上河村的明天永远属于上河人。(作者:潘承双)

已有0人点赞

637226450744361592171707336.png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