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张必强:儿时乒乓趣事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文学 / 正文

637226394718539000879904649.gif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张必强:儿时乒乓趣事

投稿 马六甲2020/11/30 10:57:44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博野乡情 作者:张必强 1305 阅读 0 评论 15 点赞

       农村孩子的童年是多趣的,儿时的游戏又让我想起那已经消失的农村气息,早已变成了永恒不变的记忆。 


      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农村物质匮乏、生活条件很差,生活在那个年代的农村孩子没有任何像样的玩具和上档次的娱乐方式,但在生活拮据的日子里还是充满了许多乐趣,让我难以忘怀的还有乒乓趣事。
      我家离村里的学校很近,那时看到有人在玩乒乓球很是羡慕,一群和球桌差不多高的小孩整天围着球桌转,迫不及待地想去体验一下打乒乓球的感觉,但是想打乒乓球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首先我们没有乒乓球也没有球板。乒乓球倒是好解决,上供销社花八分钱买了一个月兔牌乒乓球,球板肯定是买不起的,于是找了两块瓦片和小朋友们玩了起来,有时候瓦片碎了,随便再找一块木板就玩了起来。当时谁都不怎么会玩,但还是玩得那么地开心。
      当我们稍微会打一点后,就不满足于用瓦片打了,决定回家自己做一副球板出来。我在家里找了半天终于找到一块合适的木板,叫爷爷再用锯子锯出二个球板大小的圆形,再钉上木柄就好了。有了球板后我兴奋不已,在打球时打得“砰砰”响才有打球的感觉,这种球板特别有威力,只是一个乒乓球用不了多长时间。


微信图片_20201130121050.jpg


       没有球网,就用砖头,在两张球桌的中间立马一排砖头,有时为了好玩,我们会把砖头造得很低,有时又会垒得无比的高,反正大家都公平,你高我也高,比的是看谁技术更高,有时球网还用一根扫帚柄。
       我们像模像样地练起了发球技术,技术很差时只能玩托球,在一旁围观的小朋友们,一个个也想参加,一开始我们玩的是“四颗头”(四分淘汰制),可是由于人多,往往站上很长时间才能轮上打一拍子,只能站在一旁干着急。
       于是我们采用了“点将”的方法打球。先由两个技术最好人的分别当皇,通过一个球输赢制度比赛分别挑选属于自己的将,赢球的那方先挑选,直到所有人被均分为止,若剩下一人,也可以通过输赢划分决定归属。人员划分好了就开始正式开战。
       双方按照挑选队友顺序上场,首场比赛在两名皇之间进行。实行三个球论胜负,若一方三个球全部获胜,则获得一个护身符还可以接着再打,输掉一方被斩首,失去比赛资格。若比分为2:1,或者1:1 则双方和平均更替下一名队友上场。直到两队中一方被对方杀光为止 再重新进行第二次点将,我们那时候一般输掉的那一队会绕着乒乓球桌跑上几圈 为胜利者庆功。
       有时抢不到学校的球桌,我们还用吃饭的桌子、有时用单块的门板、有时用两人坐的长凳,在教室里我们也用过课桌当作球桌,由于当时学校的条件不好,大多的课桌面总是高低不平,千疮百孔的,桌面的缝隙很大,打起球来坎丝球会很多,会让另一方接球者措手不及。八分钱一个的月兔牌乒乓球有时还要好几个小朋友合资去买,很少去买一角两分钱一个的红双喜牌,因为太贵了。


       1992年我到虞宅乡中学工作,学校面积很小,全校只有六个班级,在教室门口的梧桐树下有二张水泥球桌,虽然“装备”十分的简单,但是下课时成了孩子们的乐园。一个个的塑料球,打在坚硬的水泥桌子上不仅不太起球,而且发出“噗”、“噗”的声响,如果水泥球桌上还残留一点泥沙,对方把球打的泥沙上,会让接球者措手不及。水泥制的乒乓球台,球台中间也用不起专门的框架球网,仍然采用我们小时候的老办法用砖头,找到几块完整的砖头是一间无比幸运的事,经常都是些残缺不全的,反正,当中能够用东西垒起来形成一个隔网,就是算大功告成就可以开打了。星期六我不回家的日子也经常和同事、学生在那水泥球桌上打球。

       时光荏苒,岁月无声,曾经留给我们儿时的记忆早已经慢慢褪去,但是对它的情怀,又何曾忘记?小时候因为我们很容易满足,现在的我们也要拥有小时候的心境,永远拥有儿时的纯真。
已有0人点赞

637226450744361592171707336.png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