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何顺灵:浦江与诸暨交界有座“巡检司桥”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资讯 / 正文

637226394718539000879904649.gif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何顺灵:浦江与诸暨交界有座“巡检司桥”

转载 在线管家2020/10/23 17:22:48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浦江微讯 作者:何顺灵 1321 阅读 0 评论 3 点赞

巡检司桥坐落于浦阳江的浦江与诸暨交界、安华水库库尾处。“巡检司桥”的名字与此处曾设立过的巡检司息息相关。

  古代巡检司一般设置在关津要道,州县交边区域、距治所遥远之地、流民往来集聚之处等也有设置,其主要职责“专以盘诘奸细,禁治私盐,巡捕盗贼为职”,类似现代的治安大队、缉私队或派出所,行使所辖地区的盗贼缉捕、治安巡防、震慑甚至镇压寇乱职能。

  浦江巡检司初设于南宋绍兴年间。明朝时,废除了政内乡、兴贤乡、通化乡三处巡检司,只保留感德乡杨家埠巡检司。杨家埠巡检司设立于“浦邑东感德乡仁义里廿一都四堡维字号”。据嘉靖《浦江志略》卷三“官守志 官制”记载:“设巡检司巡检一员(巡检由吏员除授,秩从九品,月俸五石,其属有司吏一名,岁役弓兵三十名)。吏额:巡检司司吏一名”。卷五“徭役”中记载:“本县杨家埠巡检司弓兵(三十名,每名给银五两,共银一百五十两)。”

  金杭古道从白马桥出洞门沿西山脚一路而下,过杨家埠,清溪亭,经此巡检司后出金华府,直达诸暨。杨家埠曾是浦江水陆进出之门户,是浦江最大的水码头、最大的物质集散地。清溪亭位于浦阳江第二水口处,群山连绵、峰峦叠嶂、森林茂密、人烟稀少,被称为“十里长山脚”,古时有强人出没、拦路抢劫之事时有发生。据清塘村陈氏宗谱记载,陈氏腾公为首任巡检司镇守。

  明朝隆庆年间皇帝朱载垕调整海外贸易政策,允许私人远贩东西两洋,自此荷商和中国海上贸易开始频繁往来。至明万历年间,明朝实行海禁,但仍有胆大商人铤而走险,私下与荷商往来。兰溪商人董华发现白马这带民风淳朴,水陆通畅,虽有巡检司,但管理松懈,形同虚设,成功说服荷兰商人麻韦郎,在公元1573年修建白马土库作为贸易、藏货之处。白马土库可能是国内唯一完整保存至今的一座土库,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见证者。

  据白马镇五丰村村民傅继翔回忆,巡检司建筑旧址在塘里村边大樟树处,有屋十余间,周边有旅馆驿站等。屋内柱子上有一副对联:红日堕西行客身倦堪止步,群鸦噪离人马疲乏可停骖。上世纪40年代,房屋在日本鬼子撤退时被全部烧毁,但烧毁后的墙基、地面青石仍依稀可寻。以前在古道西边山脚,还曾修建过一座“永兴庵”,为廿一都都庙。永兴庵有正庙五间,前有院落厢房,居中塑有关公、关平和周仓神像。庙里石柱上刻有一副对联:江南赴宴会鲁肃,河北寻兄斩颜良。该庙不幸也被鬼子烧毁。

  上世纪80年代前,此处没有桥。郑家坞镇的大、小杨家等村和诸暨的界牌宣村、吉水坑村向来有亲戚往来,逢年过节探亲访友都要涉水过河到对岸去,既不方便也不安全。根据村里的老人回忆,那时到对岸去,有钱人雇人背过去,穷人就只有自己淌水过去了。清末有了摆渡船。光绪《浦江县志稿》记载:“今有义渡一只,浦阳江水经此。”永兴庵除了供奉关老爷,还可供渡江人员休息暂停、渡船修茸。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在白马镇政府的牵头下,以政府补助,邻近村民用民间集资捐款的方式,建设了“巡检司桥”。今年梅雨汛期,大水将巡检司桥基础淘刷,巡检司桥成了危桥。现在有关部门已着手拆除重建,方便两岸百姓来往。

已有0人点赞

637226450744361592171707336.png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