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郑隆通:奔走在公益路上的“活雷锋”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资讯 / 正文

637226394718539000879904649.gif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郑隆通:奔走在公益路上的“活雷锋”

转载 在线管家2020/07/30 09:23:32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浦江微讯 作者:黄黎明 4969 阅读 0 评论 1 点赞

  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

  在浦江,有这样一位退休教师,他21年如一日投身公益宣讲、文明劝导、义务监督、邻里调解等公益事业,其中仅公益宣讲就已开设560场,听众超过50万人,这一数字还在更新中……

  他叫郑隆通,今年81岁,是浦江县首届道德模范,先后荣获浙江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金华市第一届志愿服务功勋奖。因为与雷锋同年同月出生,被人们尊称为“活雷锋”。


自学成才,教书育人


  

  郑隆通出生在白马镇樟坞村一个贫农家庭,童年生活十分艰辛。“我们兄弟5个,全家七口靠父亲耕田维持生活,父亲去帮人耕田的时候,我和二哥跟着去田头割草,空闲时就坐在地上,木棒当笔,大地作纸,学写字。”

  在那个艰苦的年代,尽管未能上学堂,但在哥哥的帮助下,郑隆通坚持在田间地头边放牛边自学,并完成了一年级课程的自学。在读了二年级的课程后,因属超龄生加上成绩优秀,就跳级到了五年级,并成为白马初中第一届学生。

  对学习,郑隆通十分认真。初中毕业后,他通过函授,完成了浦江师范学校的课程。1961年,22岁的他成为一名老师,先后在郑家坞镇沈街、郭坞塘和白马镇塘角等地教学。

  1977年,郑隆通任白马镇旌坞小学教导主任。学校一个四年级班,全班数学成绩全镇倒数第一,老师都不愿接手该班。郑隆通任教后,把第一堂数学课改成政治课,他在课上对学生们说:“不是你们笨,而是你们基础差,我们一起来补课。”

  经过整整一年周六下午的义务补课,全班的数学成绩提升到全镇第四名。让郑隆通意想不到的是,当年县里评高级教师,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条件是任课班级成绩必须在全镇前四,郑隆通恰好符合。

  1999年,郑隆通从白马镇嵩溪小学校长的岗位上退休。当时,县内一家民办学校前来联系,聘请他当学校负责人,并承诺一年支付8万元以上的报酬。

  没想到,一辈子省吃俭用的郑隆通,这次却出人意料地说“不”。“钱是赚不完的,退休了还不如做点公益。”郑隆通决定尽自己的能力为全县的青少年宣教工作出力。


自编宣讲稿,播种真善美



  郑隆通的公益宣讲,主要群体是青少年。为了让自己的宣讲内容贴近学生、贴近当前的教育形势,不会用电脑的他,每天坚持阅读各种报纸、杂志与书籍,学习各种新知识,并将一些精华认真地抄在笔记本上。

  “我宣讲的素材都来自报纸、杂志,用当下流行的话说我喜欢‘蹭热点’。”每看到精彩语句和内容,他就认真剪贴、摘抄下来。至今,他已经摘抄了6大本10多万字资料集,内容为国家大事、道德模范和革命烈士及科学家的故事、中华传统故事等。

  每次宣讲前,郑隆通都会像当老师那样提前“备课”手写宣讲稿。他在宣讲中不讲大道理和深奥的理论,而是围绕当前的热点、全县的中心工作,结合一些通俗易懂的故事,来引导大家学雷锋,参与环境卫生整治、垃圾分类、公益慈善事业。一场场宣讲,他默默地在孩子心里种下了真善美的种子。

  岁数逐渐变大、头发渐白的郑隆通为宣讲一直在路上。2017年11月,深秋早晨的气温已经有些凉,郑隆通赶往壶江中学讲课。没想到,电动自行车刚到杭口岭上坡就出了故障,他只能推着电动车跑步前进。幸运的是,在隧道口处热心人帮他修好了车,他一路疾驰,终于在约定时间赶到学校。

  还有一次,郑隆通到黄宅中小宣讲,电动车因为电量不足无法行驶,他只得拉着电动车赶,跑得浑身汗流浃背。事后,有人劝他做公益宣讲没必要这么认真,他却一本正经地说:“这是安排好的课程,我必须做好榜样,不能迟到更不能早退!”

  这些年来,郑隆通撰写了《践行核心价值观 携手共筑中国梦》《学雷锋从我做起 争做最美浦江人》《学习十九大 做合格祖国接班人》等80多篇宣讲稿。针对授课群体的不同,他有针对性地对宣讲稿进行修改调整。“给小学生宣讲,要以讲故事为主;给初中生讲,要深奥一些;给党员讲,那就要理论与当前的中心工作相结合。”

  尽管岁数越来越大,但在宣讲的路上,郑隆通乐此不疲。如今他每年要做30多场公益宣讲。每次宣讲,他都会提前准备、提前出门。而宣讲结束后,他会将当天的宣讲内容、宣讲地点、宣讲场次和受教育人数等进行认真记录。


手写黑板报,传递好声音



  在浦阳街道月泉社区,有一块黑板报格外醒目。粉笔字内容月月更新,不时会有路人停下脚步观看。

  这块黑板的主人就是郑隆通。从2009年7月开始,他就负责为黑板报“换新装”,至今已经134期。“我觉得直接在黑板上贴海报不大好,应该把老百姓最关心的精华放进去。”每月,郑隆通都会定期从笔记本中找出认为合适的内容,画写结合设计整个黑板报。

  除了月泉社区,郑隆通还在宣和社区、太白社区的黑板上开辟公益宣讲阵地,把党和国家的大事、县内的中心工作等搬上黑板报。

  2014年,郑隆通不慎摔倒致右手受伤,不再像以前那样灵活。因此,每次手写黑板报,写一行字就要上下梯子好几次,但老人还是坚持着。从这以后,每次出黑板报,妻子都跟随他左右,帮忙搬梯子。老夫妻将出门写黑板报当成散步。

  网络时代,很多人觉得黑板报没啥用处,并不看重。但郑隆通并不这样认为,相反还更加认真。特别是在黑板报内容的取舍上,他侧重于选择国家大事以及与社会结合紧密的各种内容。他说:“只要对社会有作用,只有我还能动,我会一直干下去!”


投身公益,从不言退



  除了宣讲,郑隆通还先后涉足其他多个公益事业领域。如今他身担校外总辅导员、关工委宣讲团副团长、青少年普法教育宣讲员、网吧义务监督队队长、文明监督员等多个头衔,这些头衔的共性都是公益。

  在浦阳街道宣和社区,郑隆通开设了“雷锋工作室”,帮助社区调解邻里纠纷,并深入社区开展各种宣传活动。他还在工作室里亮出了自己的心里话:“我身体还好,还能再干十年!”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社区觉得他年纪大,在安排党员值守卡点时未将其列入。郑隆通得知后,多次找到社区干部请战,再三强调自己是一名老党员,身子骨很好,不能出远门但能守住家门。拗不过他的满腔热情,最终社区将其安排到卡点与其他同志一起值班值守。每天下午2点到6点,老郑准时到位,十分负责。

  看到社会各界为抗击疫情捐款捐物,郑隆通又来到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捐款1000元指定用于支持疫情防控工作。

  有人问他“做这么多有没有钱赚”,有人劝他“做这么多事身体要吃不消的”,他总是很费解:“干吗算得这么清楚?”

  面对这些义务活,郑隆通的心态很好:“讲雷锋课的时候,我教育学生要记住‘做好自己的事、做好帮助他人的事、做好公益的事’,其实这些也是对我自己说的。”


短评



       让更多人参与公益事业

  做公益不难,难的是坚持做公益。

  退休教师郑隆通,连续21年投身公益事业,看似小小的举动,却温暖了全社会。

  或许,有人会说,不就是做了点小小的公益,值得如此“大惊小怪”。如果你真的这样认为,那你错了。

  的确,郑隆通出期黑板报、讲堂公益课,从事的都是微公益,在很多人眼里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是,微公益强调的就是积少成多,以“润物细无声”的姿态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和社会形态。

  公益讲求的是自愿、无偿和奉献,公益不只是企业老板、成功者回馈社会的一种方式,每一个普通人都可以做到。做公益,不需要惊天动地的大事,不需要周密详细的策划,只要在百忙中抽出一部分时间去帮助他人,不求任何的回报,能够让令人享受到快乐和幸福,令人暖意盈怀,这就够了。

  今天,八旬老人郑隆通已经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但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如果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公益事业中来,就能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人与人之间会有更多的情感,生活会充满乐趣,社会也会充满人情味。

  公益是一种信仰、一种情怀,不一定要一个人掏多少钱。让我们共同集合起公益的点滴力量,激发起公众的善心善意,凝聚起人心的能力能量,这个世界一定会变得更美好!



已有0人点赞

637226450744361592171707336.png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