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黄黎明:古色古香的东陈祠堂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文学 / 正文

637226394718539000879904649.gif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黄黎明:古色古香的东陈祠堂

转载 在线管家2019/05/29 12:40:14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今日浦江 作者:黄黎明 20002 阅读 0 评论 11 点赞

  高高翘起的凤尾,卧于房顶;精雕细琢的花鸟人物,蜷于柱身;“兵部尚书”“进士”等匾额,高悬厅上;青石板,卵石地。我仿佛置身于近300年前兵部尚书大人的将军府。这就是建于清朝的浦江东陈祠堂。

  东陈祠堂(敦睦堂)位于浦南街道办事处五陈东陈村,始建于康熙六十年(1721年),距今298年。1727年初步建成厅堂门廊。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秋重新动工建造功德祠、继绝祠,完成现在之规模,前后历时36年。东陈祠堂自1756年建成后即由陈氏族人守祠。1914年冬,陈氏宗祠扩建戏台,于1915年落成。

  东陈祠堂坐北朝南,共三进,皆为五开间,中堂大门彩绘身着朝服的官人一对。两边对联:“九世同居以旌于北宋,一门相睦尚见乎东陈”,此联记载陈氏家族早在北宋时期九世同居闻名遐迩的事迹。从其建筑里可看出当年陈氏家族的辉煌。浦南东陈陈氏始祖陈德享于南宋淳熙辛丑年(1178年)正月出生于东阳亭塘,其父陈琰为宋乾道八年壬辰进士,历任翰林院助教、吏部侍郎,后晋升为兵部尚书兼谏议大夫。故大堂存有“兵部尚书”“国子助教”的匾额。

  从大门进去,便进入祠堂的第一进,一进为天井,天井设一古戏台。我对古装戏本就情有独衷,这空无一人的戏台也深深打动了我,让我大开眼界。戏台为歇山顶,正脊施鷉吻,戗脊上施砖雕,檐口施沟头滴水,四个翼角高高翘起,如飞凤展翅。戏未演,台已灵动。戏台木构呈八角形,台上石柱四根,石柱上牛腿雕工精细,枝叶、花朵、人物栩栩如生。柱子上方的牛腿一周俱雕满人物,乍看丰富精美,琳琅满目,工艺精湛。再细看,居然是一幅幅雕刻的故事。单单一只牛腿(斗拱)正反面居然镂雕了三国人物60多个。真是不演戏已可看戏。据悉,这些雕刻作品出自我县民间著名雕刻家周光洪之手。如此雕刻,精致罕见,具有较大的文物价值。戏台就让我们流连忘返。石柱上漆黄底红字楹联一对:“事古人今今作古,情真貌假假如真”。楹联讲戏,戏如楹联。两句就讲出了戏如人生,古人戏今人演,今日人又扮古人演古时事,意义深刻,文化的力量在这联里蔓延开来。守祠的陈氏族人告诉我们,2008年村里做谱,戏台上还演过戏。戏台和中厅有廊房相连,看戏时,女观众坐于二楼廊房看戏,男观众在天井看戏。

  第二进是宽敞宏伟的中厅,戏台是活泼灵动的,中厅却是庄敬肃穆的。中厅梁架雄伟高大,居中高悬“敦睦堂”大匾。梁上精雕细刻,雕饰十分丰富,大梁上刻浮雕花纹,柱头上牛腿,雀替雕有花鸟、人物图案。墙上绘黑白壁画。中央的四根前后金柱,分别用柏、梓、桐、椿四种树木制作,意为“百子同春”,为的是祈求宗族繁衍。也有九世同居子孙众多之意。据陈氏家谱记载,陈氏义门先人曾九世同居,长幼七百余人,无不和睦相处,每餐必群坐广堂。有狗百余条,百狗同食,一犬未到,群犬都不进食。孝义之气为四方称颂。

  相传陈氏前人陈衍,曾居住富阳,后父亲去世,陈衍悲痛万分,就回浦江把父亲葬于家乡,并为父亲守墓三年,此后便迁回浦江居住,叶落归根。中厅“守墓终身”的匾额就是为纪念陈衍的至孝所立。“割股愈父”的匾额则是为了褒扬孝子陈应雄的孝行。还有“理学名贤”则是为有学问的陈氏祖先所立。中厅悬挂古匾额23块,具有文物保护价值。

  东侧墙上画了大大的中国地图,世界地图,图案斑驳陈旧。据传是抗日战争时期留下来的,抗日战争时,我军部队驻扎在此,并画下用于作战分析的军事分布图。后来,此处又办过学堂,“文革”时祠堂被改成仓库,东墙又题有那个年代的生产口号。

  站于中厅,环顾宏伟气派的陈氏府邸,雕栏犹在,朱颜已改,岁月的痕迹在祠堂里留下了古旧的颜色。人已故,情犹在,这些高悬的古匾,这些精美的雕刻,以及关于古建筑的一切,已经成了家族文化绵延的象征,也已经成了民族文化记忆中的重要内容。


已有0人点赞

637226450744361592171707336.png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