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心灵的家园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文学 / 正文

637226394718539000879904649.gif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心灵的家园

转载 双城2018/03/27 12:11:21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原创 作者:潘承双 2290 阅读 0 评论 80 点赞

自从我小时候开始记事起,每逢农历一四七潘宅集市日,总会看到有很多人挑着大担小担的山货,三三两两从百步岭古道出来,到潘宅集市交易,以换回他们必需的生活用品,听大人们讲这些人都来自山那边的鲤鱼山和水涧村。

但已记不清从何时开始,这山道开始慢慢变的冷清起来,当年那般热闹的美好景象再也不见了。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时至今日,听说这山村已经只剩下几户人家了,有能力的大都搬到了山外,年轻人选择了放弃家乡,宁愿去城市的水泥森林里过蜗居的生活,留下的村民几乎都和贫困与年迈分不开。如今,义乌市政府又把这几个村纳入了整体搬迁计划,这山村即将消失。

三月,春暖花开的季节,我们约上了几位好友,一起去那里体悟了一场真正的告别之旅……


行走在风光旖旎又充满传奇故事的百步岭古道上,厚厚的落叶,踩在上面沙沙作响,路边的枯草和野花告诉我们,这里已只是偶尔会有像我们这些户外爱好者在此路过了。

在这纯朴不含杂质的大山深处,昔日的喧嚣早已是烟消云散,一切都安安静静,无人打扰。

拔涉了数里的山路,蜿蜒的古道时宽时窄,山涧的流水时续时断,一路的美景,使人流连忘返,早已把步履的艰辛抛在了九霄云外。

鲤鱼山,光听这名字,就给人以一种处在深山里的感觉。事实也是如此,如果不是沟里的那些电线杆和电力通信线缆,以及那条若隐若现在林间的乡野公路,谁也不会想到这里还住着人家。

村口的房子因为靠近乡道,随地形高低,房子依山修建,屋舍点点,错落有致。路的另一侧是山涧峡谷,谷里溪水潺潺。

门前屋后以及山坡上的那些阔叶树林新芽正待萌发,稍远处的山上竹林青青,松柏挺拔,生机勃勃。

村头那颗尚未抽出新叶的枫树上,挂着的那个犹如大冬瓜的马蜂窝十分醒目,一只大喜鹊站在树梢的鸟窝旁叽叽喳喳叫个不停,欢迎着我们的到来,这一切都给人以一种韵味独特的感觉。

走近村子,远远听到有狗叫的声音,但却迟迟不见有人从屋里出来,看来只有这犬叫声,是对我们今天到来的最好慰藉了。

因为山沟深坳,整个村子的空间显得十分狭窄,视野中全是陡峭的山体,抬头才能看见蓝天,使人有被压得揣不过气来的感觉,再往里走便是更高的山、更陡的坡。

村中院子里用来晒衣服的竹杆依然支撑着,屋檐下还整整齐齐的堆放着尚未烧完的柴火,除了大门上的一块块门牌和屋里落满灰尘的锅灶,以及已经不通电的老电表还在证明这里曾经居住过人外,几乎已经看不出有人居住的痕迹了。

这些老宅经过时光的沉淀,墙体已泛出斑驳之色,很多已被荒废,满目疮痍的土墙用手使劲一推即可把它推倒.

门前都已长出了杂草,草丛中的土蜂箱已开始冒出青苔,此时此刻,这些可以检测空气污染指数的苔藓,正泛着幽幽的绿,淡淡的黄。

没有了主人的房子,已渐渐的与大自然融为了一体。这古朴自然的小山村,就这样开始慢慢走向衰败,最后必然会被时间沦为一片废墟。

目睹这物是人非的场景,心中不免会产生许多的感慨,让人有一种说不出的酸酸味道,这可是曾经的家园呀!它是多少人付出多少的努力,才能在这里建起的家园,哪怕只是一间间土房。

村子最深处那户人家的房顶从枯枝残叶中露出了一个小小的角来,这景色呈现出一种荒凉的凄美,山中漫山遍野的紫藤花与那一丛丛青翠的竹子,点涰着这安静的山村,在初春的季节里,组合成了绚丽的山乡美景,只可惜离家的主人们,已经很难欣赏到了……。

人去村空,虽然已是春天的气息,但置身村中,满眼还是萧瑟的冬季景象,转悠了半天不见一个人影,冷清的听不见有什么声音,整个村子显得非常的宁静和悲寂,静的有些可怕,让人感觉仿佛穿越到了与世隔绝的远古时代。

不过,假若你有厌倦你来我往的人头攒动、反感都市生活的循规蹈矩、看腻烦操拥挤的车水马龙,想找一个人少又安静地方的话,不妨可以来这里走走,它可以让你不静的心得到一份难得的安静。这古老原始的村落,与世无争,它不仅是探秘的地方,更是精神向往和寻找乡愁之地,这世外桃源虽破旧不堪却也动人不凡。

正打算转身离开时,忽然从远处崎岖的乡道上驶来一辆小桥车,临近村子小车停稳后,一姑娘从车上搀扶下一位垂暮的老奶奶,从简单的交谈中我们了解到,自从迁居后,老奶奶內心很挣扎,始终割舍不下这村里的老屋,常常是梦回故里,整天唠叨着这个家,今天教书的孙女趁双休日特地从山外的新家带她来这老村,看看这渐渐消失的故居。

老人一手拄着拐杖,一手握着老屋的钥匙,步履蹒跚地走到一房子前,佝偻着身子,一脸茫然的凝视着眼前这祖祖辈辈生活和世代居住的祖屋,那种眼神不知道是不是在期盼着能重新回到从前,站累了便一屁股坐在了门前的水泥台阶上,久久不愿离去,老人家说:外面的房子只是个住所,金窝银窝都不如这土窝,这里成了她永远的牵挂……。

眼前这位质朴而善良的老太,不就是中国乡村老人真诚情感的真实写照吗!我们的內心着实被此情此景深深震撼,让人动容,顿觉眼角湿润,确实无法用语言来描述此时的心情。

故土难离啊,当下的农村有越来越多像这样的老人,他们在坚守着乡村最后的一块净土,无论家乡多么贫穷,土地多么贫瘠,生计多么艰难,交通多么闭塞,但对故土的眷恋使他们都不愿意离开自己生活了一辈子的这个家园。

在这块净土里,最美的是乡愁,最动人的是一个个坚守背后的故事。这里有他们童年的记忆,拔不走的根,忘不掉的情,这里远离都市的喧嚣和光怪陆离的各种污染,也没有人心的猜忌和竞争的压力,有的是淳朴的民风、清冽的山泉、沁人的花香、蝉鸟的和鸣。

其实生活是自己的,快乐不快乐只有自己知道,也许有时无忧无虑的简单生活也是一种幸福,我们衷心祝愿这些老人们幸福安逸、开心快乐!

经历了这么一场偶遇而难忘的告别之旅,使我对家园又有了一种更新更深的认识,确实家不只是一栋建筑,更是思念,家不分大小,不分贫富,它是我们心灵的寄托,家是温馨的港湾,是梦开始的地方,或许只有等到我们老了,那一刻我们才会发现拥挤冷漠的城市无非只是一个挣钱的地方,而不像家园,尽管有诸多的不方便,但却更适合我们居住和养老,外面的世界虽然很精彩,但老家才是我们心灵中最永远的记忆。(作者:潘承双)

已有0人点赞

637226450744361592171707336.png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