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谢青松:太平军在浦江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资讯 / 正文

637226394718539000879904649.gif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谢青松:太平军在浦江

转载 在线管家2017/12/22 09:27:11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今日浦江 作者:谢青松 3502 阅读 0 评论 6 点赞

清咸丰十一年(1861)三月,太平军侍王李世贤率军由江西玉山经白沙关再次攻入浙江。当时清政府布置在浙江的兵力很少,只有绿营兵五六万人,兵力分散,战斗力低,他们在太平军的强有力进攻下“闻风先避,未敢交战”,以守则逃,以战则败。太平军长驱直入,摧枯拉朽,先后攻占常山、寿昌、龙游、汤溪等县,四月十九日攻克金华后,即计划攻打浦江等地。


五月初,清浙江巡抚王有龄调都司刘嘉玉率军1000人,驻扎在浦江县城南10里处的要隘五路岭,与城局民团互为声援,以防御太平军。七月初一,清处州镇总兵文瑞率兵3000人从诸暨移军驻守浦江,副将况文榜从严州小里埠(今属建德市三都镇)率领四川兵2000人赴浦与主将文瑞协守县城。

七月初四,太平军将领徐朗(系天王洪秀全女婿)率军攻打五路岭,清守军刘嘉玉部溃败逃入县城内,太平军一直追到南门外的横大路村。第二天,文瑞率兵从南门而出,况文榜率军出西门经伏蟾山(俗称西山),两路夹攻,在南溪击败太平军。初六日,李世贤命令太平军各部合围县城。十二日,清浙江提督饶廷选统兵6000人前来增援,驻扎在诸暨牌头。十四日,饶军被太平军大败于黄梅岭(今郑宅镇西南一带),随即退回诸暨。

到八月二十二日,浦江县城中的清军粮尽援绝,于是在主将文瑞带领下,于半夜从西门突围而出,向县西北马岭方向逃走。二十三日,徐朗率领太平军进驻县城,建立农民政权。

太平军占据浦江一年半时间内,在民政、军事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调整了行政区划,把原七个乡合并为东、南、西、北四个乡,建立基层政权。设立监军、军帅、师帅、旅帅、卒长、两司马等职,其中监军为一县军政统帅,驻扎在县城。其他分布在四乡,称为“乡官”,平时管理地方行政事务,有警时组织武装执行军事任务。在通衢大道、市镇及大村设局收税,称“摆卡”,每卡驻兵约数十到100余人。

太平军初到浦江时,为壮声势,沿途杀人放火,四出抢掠,抓壮丁,很多老百姓逃到深山。对地主、豪绅采取“打先锋”“写大捐”等方式,勒令出钱出物,没收浮财,来解决军政供给。等形势稍微稳定后,为维护社会秩序,太平军遂发出安民告示,以安定民心。同时,开始编户口,制发门牌,并进行“搜妖”。

太平军留长发,不吸烟,信奉上帝教,排斥其他宗教。提倡不信鬼神,不祀祖宗,不立神像,见之即毁。对几千年来封建社会一直尊崇的儒家,也一度进行贬斥。对士兵和群众进行说教,叫“讲道理”。历法实行天历,每年366日,分为12个月,单月31日,双月30日,不置闰月。

太平军攻占浦江,全县各地的乡绅纷纷组织团练武装,以对抗太平军。团练先后与太平军作战数十次,攻破摆卡10余处。在初期各乡团练大多被太平军打散,只有西北乡石宅团练仍然坚守如故,直到九月初四才被太平军练业坤部攻破。从十一月起,3个月内浦江多次连降大雪,最冷时冰冻达一尺多,平地雪深五六尺。当时战事仍十分频繁,田地大片荒芜,因战乱逃避深山的百姓饥寒致死者甚众。

同治元年(1862)三月,浦江境内的团练主要在东乡,如郑训如在岳塘山背,郑训祯在黄宅村,宣钟表在固安桥(俗称洪公桥),王祖曾在纱帽滩,武举人洪殿奎、诸生陈柏龄在黄宅市等地带领团丁与太平军激战。六月初,太平军在通化乡洪塘里村与监生蒋信泰所率团勇战斗,蒋信泰及子贤琢、贤群皆败亡。二十一日,在通化乡十二都(即今兰溪市横溪镇南部一带)太平军又把廪生唐典所率团勇打败。

八月初,诸生黄林宴设忠义局于北乡大姑寺(在今大畈乡西北明丰村),随后北乡各都和东乡山区的很多村庄都设义局,继续对抗太平军。一般每10多个村设一局,局有局长,村设团,团有团长,最多时有团勇1万多人。

八月,徐朗率领太平军数千人经彭岭、大岭(均在今岩头镇北部)进入山区与团勇作战。十一日在赵氏岗战斗,十二日在王潭口战斗,十三日在淡竹岭战斗,十五日在何坞口战斗,团勇均被太平军打败。与此同时,太平军与西乡团勇在袅溪、塘波等地战斗,团勇也大都被打败。

八月十五日早晨,太平军数千人从里傅源进攻虬树坪局,团长陈凤飞率团勇迎战。因虬树坪在高山腰,太平军自下而上进攻失利,没能取胜。二十一日,虞宅卡太平军深夜进攻大姑寺忠义局,行军至百石岭因团勇用巨石滚下受阻,便退回虞宅。二十八日,佛堂局、嵩溪局等地团勇,合攻虞宅卡,太平军见团勇人多势众,便逃到山上,于是团勇将虞宅总卡烧毁。

闰八月初,忠义局探知徐朗部等太平军分别向井坑岭、截柘岭和诸暨方向撤走,县城空虚,准备突袭。初六日,忠义局会同北乡团勇联合进攻县城。不料兰溪太平军首领谭星已调胡天义(太平军官爵号,具体姓名不详)来守浦江县城,团勇从东、北两门力攻不下,伤亡10余人后败退。

十月,天京告急,李世贤奉命率主力救天京,太平军在浙江兵力严重削弱,各地相继失守。同治二年(1863)正月,汤溪、金华、兰溪、龙游、义乌、永康、武义、东阳等地陆续被清军收复。十六日,清军会同团练合攻浦江县城西门,太平军因周边府县被清军所破,孤城难守,放火后从东门逃走。战乱后的县城到处残垣断壁,白骨累累。县衙、捕署全部被毁掉,驻防厅被烧毁,文庙、武庙、城隍庙、东岳庙等大都被拆掉。民房几被烧光,仅西门及玉案头一带存一些楼房和老屋。十八日,清副中营刘璈、按察使刘典率军重入浦江县城。

据《咸同殉难录》记载,太平军占领浦江18个月,清军和民团的头领战死37人,有姓名可查的殉难者1371人,百姓死难数以万计。“兵灾之后有凶年”,同治二年(1863)浦江境内发生大规模旱灾,春夏之交又大肆流行瘟疫。查阅浦江各地现存的宗谱,可以说是记载的死难者、失踪者累累。战乱过后,浦江知县莫岩设置善后局,令各乡收集骸骨,集中埋葬在大东门外、伏蟾山、县城外南坛旁、十五都和通化乡通洲桥等地。

同治三年(1864),浦江各地的食盐改由同文丰记、陈继裕承销,两家商号年仅各派销食盐1900引,合计3800引。而早在乾隆三十六年(1771),由潮溪许交泰、上市汪日文两家商号承销的全县食盐即达到7700引。此后到战前,浦江除了在嘉庆七年(1802)至八年,发生旱灾继之又水灾、瘟疫外,并无大的灾情记载,人口增长较快。由此可以推断,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太平天国战争使浦江人口至少锐减了一半以上。(作者:谢青松)

已有0人点赞

637226450744361592171707336.png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