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瓦匠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文学 / 正文

637226394718539000879904649.gif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瓦匠

转载 如鱼饮水2017/12/11 21:16:20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手艺:渐行渐远的江南老行当 作者:佚名 3155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提起瓦匠,与泥水匠、木匠、石匠、铁匠一样,都供奉鲁班师为祖师爷,合称五匠。传说当初瓦匠向鲁班师学手艺的时候,因为嘴馋,骗人钱财,被赶走了。因此,其他四种工匠都瞧不起瓦匠,不愿与他们为伍。

我第一次接触瓦匠,是在一九七七年。当时,我们大队决定建立一家社队企业——深二砖瓦厂。对社员来说,这是一件大事,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兴师动众。没有挖土机,社员们从附近的田里挑来泥土,倒在窑上。当时,妈妈在砖瓦窑挑土,挑一担泥土得到一根竹签,最后折算成工分,而分签的就是我的大哥。没有压土机,靠夯锤夯实泥土。所谓夯锤,就是一块正方形的厚石板,四角安装了四个铁环,每个铁环两边各系一条麻绳,八个人同时拉起麻绳,夯锤离地跃起,同时放松麻绳,夯锤自然落下,从而压实泥土。夯锤夯土要做到步调一致,必须喊号子:“杭唷,杭唷,杭唷……”我因人太小,力气不够,泥土挑不动,喜欢拉夯锤,号子喊得比大人还要响。

众人拾柴火焰高,砖瓦窑不久就砌好了。从此,大人忙生产,小孩忙游戏,我的童年时代又多了一个游乐场,碰到许多好玩的事。
烧砖瓦的泥土,是田地下层的黏土。这种黏土韧性好,不易开裂,给小孩做游戏用的手枪正合适。瓦匠剔除表层的浮泥,像蚂蚁搬家一样,一锄头一锄头,慢慢地把深层的粘土挖走。天长日久,本来是平整的稻田或者突兀的高地,变成下陷的池塘。
瓦匠把粘土摊成一个高约尺余的圆饼,泼上水,牵来一头水牛,让它在上面转圈踩踏,一圈、两圈、三圈……不知道要转上几百上千圈,直踩得脚下的粘土熟透为止。我们经常围着转圈的水牛傻看,兴味盎然。

从钢模子里压出来的洋瓦和砖头的湿毛坯,一排一排垒得整整齐齐,晒干装窑。可老天喜怒无常,阴晴不定,刚才还是晴空万里,一会儿就下起瓢泼大雨。这些辛辛苦苦做出来的毛坯如果被雨淋了,就变成一堆烂泥。每当乌云突起的时候,瓦匠就停下手中的活,飞奔而来,急忙把预先准备的草袋盖在砖瓦的毛坯上,避风遮雨。
砖瓦的毛坯晒干以后,装窑点火,两个工人轮流值班,昼夜不停,把成捆松枝或者麦秆扔进窑口,燃起熊熊大火。还有一个专门控制火候的瓦匠,是岩头毛尤村人,名叫王思远,人称远师。
远师根据瓦坯的干度、季节的气温和空气的湿度以及燃柴的火力等因素,判断闭窑的火候。一窑砖瓦烧得好坏,全凭他的经验。烧砖瓦至少一个礼拜,前三天用慢火烧,把水分烧掉,后四天用旺火烧,接连不断地把一捆捆松枝扔进窑内,保持旺盛的火焰。等到窑内的砖瓦烧得颜色通红,浑然一体,分辨不出哪是砖哪是瓦,就用砖泥封闭窑口。
烧火之前,预先在砖瓦窑顶部的圆形天窗上,用泥坯做的砖头砌好,呈圆弧形,不致塌陷。闭窑之后,用泥土把天窗四周围住,灌进冷水,使砖瓦窑慢慢冷却。如果天窗没有砌好,水直接渗漏进去,砖瓦急剧降温,就会碎掉。冷却三天三夜之后,才能开窑。
记得在开窑之前,瓦匠充满期待和焦灼,希望烧出一窑好砖瓦,都是成品,只怕火候烧得不够或者过头,废品和次品太多。他们当时的心情,就像押宝的赌徒,是输是赢,心里没底。开窑之后,窑口的砖瓦往往烧过头,容易变形,硬度很高;后壁的砖瓦烧得不够,颜色偏黄,就像人得了黄胖病,俗称黄胖瓦、黄胖砖;中间的砖瓦烧得正好,形状周正,硬度适中,多是正品。
在闭窑后的三天时间里,天池上热气腾腾。小孩子纷纷上前围观,既好奇,又害怕,只怕掉进天池。有一次,远师喝醉了酒,爬上天池察看的时候,不慎滑到,掉了进去,幸好被人拉起,烫坏一大片皮肤。
上世纪七十年代,浙江绍兴、萧山、永康、东阳等地喜欢用洋瓦盖房子,每片卖三角五分钱。洋瓦既不怕风,也不怕漏,尤其是翻漏时,人可以从上面踩过去,哪片破了换哪片,不会碎掉,相当方便。
到了八十年代,农村开始建平顶的钢筋水泥房,洋瓦一下子英雄无用武之地,销路渐渐差下去了。过了几年,大队里的洋瓦厂倒闭了;又过了几年,废弃的砖瓦窑也倒塌了;再过了几年,农村里搞土地平整,砖瓦窑消失得无影无踪。(王向阳《手艺:渐行渐远的江南老行当》,广西师大出版社,2017年8月版)

已有0人点赞

637226450744361592171707336.png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