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渐行渐远的江南老行当:镴匠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文学 / 正文

637226394718539000879904649.gif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渐行渐远的江南老行当:镴匠

转载 如鱼饮水2017/11/27 10:52:25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手艺:渐行渐远的江南老行当 作者:王向阳 2787 阅读 0 评论 1 点赞

“打壶瓶——打镴哦——”小时候,每当听到这样悠扬的吆喝声,就会看到挑着行担的镴匠上门,兜揽生意。听说他们来自有“百工之乡”称号的浙江永康,以加工小五金闻名,包括金、银、铜、铁、锡。

纯粹的锡容易碎,不能打器具,需要添加一定比例的铅。锡和铅的合金成为一个新的品种——镴,质地柔软,熔点也低,适合打成镴器,有日用的酒壶、茶壶、茶叶罐,有祭祀用的香炉、蜡烛台,还有装饰用的花鸟虫鱼、飞禽走兽。农家喝的米酒和烧酒,大多装在敞口、细颈、大肚的酒壶中,土话叫壶瓶。壶瓶家家都有,人人要用,成为镴器的标志,于是人们就把打壶瓶作为打镴的代表性工艺。

只要有顾客,镴匠一定要做成生意,不论价格高低。通过一番讨价还价,农户出价高的生活要做,出价低的生活也要做。譬如打一把壶瓶,镴匠讨价两块工钱,农家还价一块工钱。光靠这点工钱,镴匠做了要亏本,堤内损失堤外补,只好偷镴,逼良为娼,所以民间流传“打镴的十个有十一个偷”的说法。偷镴的办法有两种:第一种,农户拿了优质镴来加工,镴匠暗地里把它换成自己预先备好的劣质镴,偷梁换柱;第二种,烊镴的时候,把烊罐内的一部分镴当作废渣,拨入炭火,瞒天过海。东家即使站在边上,瞪大眼睛,也难看出其中的破绽。

老师傅也有失手的时候。有一次,一个镴匠因为偷镴被东家发现,双方吵得不可开交,相持不下。东家咄咄逼人,镴匠也不甘示弱:“我出门在外,站要钱,坐要钱,总要有点收入吧!我说打一把壶瓶要两块钱,你只肯给我一块钱,这点钱够吃饭吗?”一天之中,他们去了三趟公社,要求解决。公社里的干部实在被他们烦不过,有点生气了,对社员说:“如果他半夜三更到你家来偷,那好办。这是手艺,明对明,你自己站在那里看,工钱又杀得这么狠,也难怪他了。”

谈妥价格,镴匠点起炉火,把旧镴器敲碎,投进炉中。如果旧镴器不足,镴匠就把自备的镴卖一点给农户。镴的熔点特别低,一会儿功夫就化成镴水。然后,把镴水浇入石板模具内,铸成约一分厚的镴板。这个模具土话叫做“塑”,是用浙江永康的湖西泥特制而成的。冷却后,按蠟器画出图样,剪出样片,再经拼缝焊接,然后用棒槌或榔头捶打成形,最后用锉刀锉一锉,用砂纸砂一砂就行了。

镴匠常年出门在外,风餐露宿,忍饥挨饿。一是住得差。他们收入微薄,没钱住旅店,只好向农户借宿,走到哪里就借到哪里,借到哪里就住到哪里,不是厅堂、阶沿,就是凉亭破庙。如果到了深更半夜还是借宿不到,只好睡在露天里了。二是吃得差。每天一大早,他们就往农家赶,做着生意,生起炉火,就用随身携带的铜罐煮饭,做不着生意,就饿肚子。当时,农民一天到晚都在田畈参加生产队劳动,只有吃早饭、中饭和晚饭的时候,才能回家。镴匠争分夺秒,趁着这三个时间段,尽量把农户的生意做成。

有一天,几个镴匠早上五点半就起床了,空着肚子,挑着七八十斤重的行担,来到一个山坳。因为人生地不熟,他们转来转去,就是不见一个人影。直到下午三点钟,他们才找到一个村庄,人人都眼冒金星,筋疲力尽。他们赶紧向农家买米煮饭,饭还没有烧熟,就被抢光了,每人居然吃了一斤半大米。下饭的是随身携带的霉干菜,都已长白毛了,还是抢着吃。

镴匠常年走家串户,爬高爬低,时时都有意想不到的风险。有一个镴匠白天出门卖镴壶,直到晚上才回来,走在山路上,伸手不见五指,一脚踩空,从三层楼高的后磡摔了下去,摔伤了腰。从此,留下后遗症,只要天气有变化,他的腰就会隐隐作痛,跟天气预报一样。(作者:王向阳 选自《手艺:渐行渐远的江南老行当》)


已有0人点赞

637226450744361592171707336.png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