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浦江忆旧:桐木殿朱宅百年染坊的传奇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资讯 / 正文

637226394718539000879904649.gif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浦江忆旧:桐木殿朱宅百年染坊的传奇

转载 在线管家2017/10/02 21:23:59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作者:王向阳 3219 阅读 0 评论 3 点赞

“染布哦,染布!布染不染?”小时候,每到秋冬季节,村里常常传来这样的吆喝声。这时,染匠挑着两只竹筐上门,一只竹筐里装着已经染好的青布、黑布,送到农家,另一只竹筐里装着刚从农家收来的白布,挑回染坊。

家住黄宅公社桐木殿朱宅村的同学陈玉标说起染布,有一肚子故事,因为他爹陈书斌就是一个染匠。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朱宅村有一个染坊,三间平房:一间当门有个大柜子,用来记账,后半间堆放白布、棉纱;一间有两只大锅、两个灶头,大灶烧水染布,小灶熬制豆腐,后半间堆放柴草;还有一间小房,专门存放染料和石灰。门前有一个小小的洗布池塘,还有一排高高的晾布架子。

深受农家喜爱的荷花夹被。照片来源:《月泉流痕》

染匠木根的模样好像刚从染缸里染出来:脸庞黧黑,头发和胡子灰白而蜷曲,双颊和嘴角间挂着整齐的皱纹,说话声音单调。无论春夏秋冬,他都身穿蓝黑色的土布衣服,脚穿长筒雨鞋,黝黑发亮,走起路来,“咯吱咯吱”作响。

染布的时候,木根用烈火猛烧两大锅水,等到水温升到五六十度,就把颜料倒入锅中,继续加温,即成染液;一勺一勺地舀入染缸,把白布小心翼翼地浸入,用木棍均匀而有节奏地搅拌;捞起大缸里的布匹,和伙计们一起绞干染液,扔进箩筐,挑到边上的小池塘,清洗干净,挂上布架晾晒。

家家都有象征吉祥、温暖、幸福、美好的荷花夹被,是女儿婚嫁的必备用品,深受农家喜爱。印荷花夹被,先用石灰豆腐(将石灰、豆腐和水按一定比例搅拌混合而成的粘液)拓印,在阴处晾干,再行印染。

染布要掌握三点技巧,一是颜料和水的配比,颜料太少,染成的布色泽无光,颜料过多,染成的布颜色过深,成本又高;二是水温和浸泡时间,水温过低,容易褪色,水温过高,容易煮坏;三是搅拌要快速,着色才均匀。

到了一九七六年,乡村掀起批判“四人帮”的热潮。村里几个年轻人因地制宜,从染缸里舀起一桶染布的剩液,手握毛刷,在各家各户的墙壁上刷批判标语,诸如“打倒四人帮”、“打倒四人帮爪牙某某某”、“打倒反革命分子某某某”之类,白墙黑字,格外醒目。年轻人的行动迅速传到公社领导的耳朵里,第一时间赶到村里察看,然后在广播里通报表扬。于是,邻村纷纷效仿,或邀请他们去刷写标语,或派人来学习取经,临走还不忘带一桶免费的染布剩液。

后来,大队里发动社员写大字报,批判“四人帮”的爪牙朱某。有人在染缸边支起一张桌子,桌上放着一只破碗,碗旁放着两支毛笔,只需带上白纸或废旧报纸,便可奋笔疾书,然后往大队办公室的外墙一贴,就是一张墨迹未干的大字报。

有一天,大队里召开全体社员大会,社员们轮流发言,批判朱某的罪恶行径,群情激奋。一个姓黄的社员性急,指着朱某的鼻尖破口大骂,声色俱厉,然后直奔染缸旁的桌子,提笔误写了一张标语——“四人帮万岁”,马上被人举报。第二天,他被派出所拘捕,后来因反革命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

说起朱宅的这个染坊,很有来头。清朝末年,有一户朱姓人家因染布致富,造起新屋。咸丰年间的一天上午,两个“长毛”窜入村里,看到染坊前晾晒的一匹匹青布,上前抢夺。村民见状,纷纷拿起木棍铁镐,奋起抵抗。一人见势不妙,落荒而逃,一人被生擒,投入染缸,染成黑色,五花大绑,游街示众。

当天下午,有一群“长毛”进村找人。为首者长得五大三粗,看见屋里有一个美貌的小姑娘正在理布,顿起歹心。小姑娘的爹见势不妙,赶忙紧闭大门,拄上木棍。“长毛”从染坊里抱来柴草,点柴烧房,想要引那父女两个出门。不想刮起大风,火势熊熊,一排房屋顷刻化为灰烬。傍晚时分,大火熄了,“长毛”走了,人们听到从废墟里传来微弱的喊声,循声寻找,发现一只染布烧水的大锅,锅底朝天,覆置于地。揭开大锅,村人发现那个小姑娘蜷伏在地,气息微弱。原来她爹把大锅盖在女儿身上,逃过一劫,自己葬身火海。

到了民国时期,染坊易主。一九四五年冬天的一个傍晚,忙碌了一整天的染坊伙计林某和几个村民正在伙房里闲聊,忽从远处大狗家传来一阵阵沉闷的呼喊声,还有急匆匆的脚步声。林某从柴房顺手操起一根木棍,循声而去,刚到门口,只见一匪徒正要奸淫大狗的妻子。他怒不可遏,大喝一声,声起棍落,匪徒落荒而逃。

第二天向晚时分,匪首石有锡带着人马,直奔染坊,将正在理布的林某一顿毒打,捆绑架走,押至山里,用老鹰飞、老虎凳等酷刑肆意折磨,还割断了他的脚筋。

第二年正月里的一天,石匪带领一干人马,拖着气息奄奄的林某来到染坊前。他一脚踩在林某的身上,一手指着他的头,边踩边骂,凌辱取乐。此时的林某双脚溃烂,挣扎爬行,突然一手使劲撑起,一手抓起一把石灰,撒向石匪。石匪躲避不及,左眼中招,顿觉天旋地转,如同火烧,痛得哇哇直叫,拔出手枪,闭眼射杀林某。原来林某抓起的石灰,正是染坊里用来印染荷花夹被的辅料。从此以后,石匪左眼失明,家乡流传着“浦江石匪一只眼,杀人放火百姓殃”的顺口溜。

改革开放以后,朱宅村的染坊承包给染匠木根经营。尽管他染出的布匹品质一流,但受到邻近的义乌县私人染坊的冲击,门庭零落,以致郁郁寡欢,卧病不起。有一天,同村的陈书斌去探访卧病在床的木根。只见他气息微弱,伸出手来,诉说自己心中的愿望:“希望你回来,和我儿子孝子一起办好染坊。”因为陈书斌在大集体时代以上门收布为主,又能拓印图案精美的荷花夹被,手头积累大量客户。后来,陈书斌和孝子撑起了朱宅村的染坊。

到八十年代中后期,邻近出现两家现代化的印染企业,手工拓印、土法印染的荷花夹被逐步被机器印染的被面所代替。陈书斌一直坚守染坊,直到把最后一床荷花夹被送到客户手里,那一年正好八十岁。(浙江新闻客户端 特约作者 王向阳

已有0人点赞

637226450744361592171707336.png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