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张方镇:老骥犹怀千里志 十年修志不寻常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资讯 / 正文

637226394718539000879904649.gif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张方镇:老骥犹怀千里志 十年修志不寻常

转载 在线管家2017/05/27 09:36:50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今日浦江 作者:张方镇 3270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黄宅镇志》:黄宅镇的百科全书

日前,黄宅镇文史研究会组织编写的《黄宅镇志》由中国文史出版社正式出版。本套志书规模宏大,共分“乡镇村落”“农工商贸易”“教育文化”“医疗卫生”“人文古迹”五卷,总计3300多页、350万字。

该书体系宏阔,内容丰富,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从行政机构的沿革、名胜古迹、民风民俗到农工商、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等方面的发展都有详细介绍。既有历史文化的追溯,也有现实发展的记录,如黄宅工业园区的崛起、曹街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葡萄基地的发展等,是全方位展示黄宅镇社会历史风貌的一部百科全书。《黄宅镇志》的出版,是对我县地方文献的细化和补充。


说起编写这套志书的起因,黄宅镇文史研究会会长黄遵鑫说:“黄宅镇是我县第二大镇,历史悠久,人才辈出,文化底蕴深厚。为了弘扬乡土文化,促进地方经济发展,黄宅镇文史研究会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领导下,从2007年开始,历时十年,克服种种困难,汇编成志。”

县志办陈银海主任对此书也给予了高度肯定:“乡镇一级编纂这样规模的志书,实在是难能可贵。目前,这套志书已被省、市、县三级图书馆及其他多家单位收藏,宁波天一阁也来信表示了收藏的意愿。”

黄宅镇文史研究会:一批乡土文化的忠实守护者

整个编撰队伍共有将近200人,多数是黄宅镇文史研究会的会员,来自机关、学校、医院、农村等各个领域,但骨干力量是一批平均年龄65岁的老同志,他们中有退休干部、教师、工人等。

黄宅镇文史研究会成立于1999年。当时,退休在家的黄遵鑫看到农村风气不好,赌博盛行,文化活动很少,他就萌生了一个想法:成立一个民间文化机构,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挖掘整理家乡的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他把这个想法跟几位老伙计一商量,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1999年,这个以老党员、退休干部、退休教师为骨干的文史研究会就应运而生了。

文史研究会的入会“门槛”较高,要求有一定文化水平、有特长,当然最基本的要求是遵纪守法、乐于奉献。入会后每年要验审一次,对表现优秀的授予“爱心爱会先进模范”称号,对不合规范的实施退会。因此,文史研究会成员普遍素质较高,成为当地群众特别是老年人信任的一个民间机构,现有会员300余人。

几年来,在黄遵鑫的牵头下,文史研究会整理编纂的研究资料有上千篇,相继出版了《民间小说》丛书、《民间医学技术研究》、《金华浦阳黄氏五大族总谱》、《浦阳黄氏源流史》等书籍,弘扬了传统历史文化,也极大地丰富了乡村文化的内涵。

编写《黄宅镇志》的工作从2007年开始,编写组成员以镇内各村搜集、整理资料为基础,一些领域延伸到全县范围的调查。十年来,他们跑遍了黄宅镇67个行政村109个自然村,上门走访,召开座谈会,收集考证相关历史资料;同时还到组织部、民政局、档案馆等单位查阅、摘录各类资料;在此基础上,对海量的资料进行梳理,编纂成具有一定逻辑性的志书;最后又反复进行核实校对,确保信息内容真实准确。整个编写过程千头万绪,工作量巨大,耗时漫长,其中的辛苦,难以形容。在文史会办公室里,记者看到一个个纸箱和柜子里都是堆得满满的书籍原稿。

值得一提的是,编写志书的所有工作都是义务的,编写人员没有一分钱的工资或补贴。他们本着对家乡文化的热爱和对历史负责的精神,不辞艰辛,无私奉献。有力出力,有钱则出钱,部分会员还积极捐款,为编志工作购买电脑、复印机等办公用品。

除了编写文史资料之外,近年来,文史研究会还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精心创作了一批接地气的文艺节目,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党的惠民政策,促进淳朴向上的村风民风建设,助推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文史研究会党支部因此多次被评为基层优秀党组织。

黄遵鑫:文史研究会的带头大哥

《黄宅镇志》是全体编撰人员汗水和智慧的结晶,而作为编写队伍的领头羊黄遵鑫,更是呕心沥血,多年来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辛劳。

黄遵鑫今年75岁,除担任文史研究会会长之外,还是镇老年协会常务副会长,也是一名有五十年党龄的老党员。黄遵鑫曾担任二十多年的村支书,也曾在企业和乡镇工作,具有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自1999年创建文史研究会后,他就把这项工作当成了自己的事业。每天早上六点多就到办公室,很晚才回家,风雨无阻,十几年如一日。在他的牵头下,文史研究工作成果丰硕。《黄宅镇志》的编纂更是倾注了黄遵鑫大量的心血。会员方金鸥、洪尔桥、黄发展等人都对黄遵鑫的工作赞不绝口:“志书的编写,黄会长无论从框架设计还是文字校对,都投入了大量精力。没有黄会长,这套书是不可能出版的!”

今年4月,黄遵鑫因帕金森氏综合症住院治疗,住院期间仍念念不忘书的事情:何时出版?何时能够送到?书送到后,尚未出院的他就急匆匆地赶到办公室先睹为快。

除了文史工作,黄遵鑫还是一个爱管“闲事”的老头。利用熟悉社情民意、会员分布广泛等优势,主动当起乡村“老娘舅”,协助党委、政府化解邻里纠纷,参与信访矛盾突出村的维稳,参与黄宅集镇区脏乱差的整治,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等等。方金鸥说:“黄宅镇每个村的居家养老中心开业、验收,老黄都亲自到场。”

“乡土文化中有很多具有史料价值和教育意义的内容,黄宅镇历史悠久,人文炳蔚,把家乡的文化传承下去,留给后人,这是我们文史研究会的宗旨,也是我一直以来的愿望。现在,这个愿望总算初步实现了。”黄遵鑫老人欣慰地说。(作者:张方镇)

已有0人点赞

637226450744361592171707336.png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