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浦江:寻访消失的白果树里,这儿有段树和井的老生活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资讯 / 正文

637226394718539000879904649.gif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浦江:寻访消失的白果树里,这儿有段树和井的老生活

转载 2016/12/23 09:16:42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浦江新闻传媒 作者:浦江在线 4324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探访严家老井后,根据读者要求,我们的另一路记者,再次联系并与圣奥·杭府项目相关工作人员一道寻访曾经存在过的地名:白果树里。那么,这儿又有一口怎样的水井?它让老城北们心心念念,凭的又是什么?

本报联合浙江圣奥浦诚房地产有限公司寻访古井第三站,让老城北们为大家讲述那段消逝的井边生活。


回忆当年 白果树需三人环抱


“白果树里”是一个已经消失的地名,距圣奥·杭府项目不到百米。顾名思义,白果树里的得名自然是跟区域内的白果树有关。白果树是银杏树的俗称,银杏是植物界的“活化石”,白果树里的这棵树也有几百年的历史了。

(白果树,来源网络)

据曾住在白果树里附近的老张说,早先,这棵树以及周边的园子都是本地张姓地主家所有,土改后收归集体,产权归城北大队。当年这棵白果树可算是该地的标志物了,不管是这个区块还是树旁边的小巷,都以它命名:“白果树里”、“白果树弄”。

因为年深月久,白果树的树干很粗壮。多名白果树里的老居民告诉记者,至少要三个人才能环抱它。老树根虬髯盘结,并向四周伸延,扣入大地。从大街向东望去,巨大的树冠四散开来,像一把大伞,将下面的民房遮护在内,那便是白果树里了。春夏翠绿,深秋金黄,到了冬天,满树的叶子纷纷飘落。当然,如今,白果树早已不见,白果树里也划进了一片建筑工地中。


老树命运 让老城北人唏嘘不已


过往的一切,只存在于老城北人的记忆中。

“当时民间传说白果树的树皮对‘漆疔’(一种油漆或者砍柴时树汁引起的皮肤过敏)有疗效,所以,当时附近居民甚至很远地方的人来割树皮的很多。久而久之,离地面一人高处的树干树皮都被挖完了,失去了树皮,养料输送不上去,树也因此变得奄奄一息,而树冠的枝干都枯死了。白果树的落叶造成了周边住户瓦缝的堵塞,一下雨,附近‘姓陈台门里’住户的很多房子都漏雨。”白果树里的老居民、60岁的吴小卫回忆道。

曾经担任城北大队26年老支书的张世钟认同这个说法:“树是1984年砍掉的。当时因为树皮被剥挖严重,树枝枯死较多,有时候风大了点,树枝就噼里啪啦地往下掉,经常砸坏附近民房的瓦片。树也变得摇摇欲坠,大家都担心会危及附近居民的人身安全,于是我们大队出面就决定把树给砍了。”说起老树的命运,老支书不无遗憾。


井边旧事 在白果树里荡漾开来


在白果树里居民的记忆里,另一个印象深刻的标志物就是一口井了。井离白果树不远,就在树的西北方50米左右。如果说白果树代表的是白果树里的历史,那这口井代表的就是白果树里的生活了。西到人民广场对面的宿舍楼,南到电影院附近,东到城北小学,北到官井头的居民,日常生活都离不开白果树里这口井。

井就叫白果树里井。可惜,今天这里已有建筑施工单位进驻,地貌发生了巨变。记者走访工地及周边区域后,发现白果树里井已很难寻觅。老井以及原有的井圈有无被填埋,也不得而知。据老城北们介绍,原先的井呈方形,内壁由不规则的石头垒成,井深大约十多米,水面以上的井壁上长着绿绿的苔藓。早先井边各有两方水池,水池边是几块石板。在那个没有自来水的时代,井水便是大家生活的依靠。从井底冒出的井水,冬暖夏凉,清澈甘甜,滋养了白果树里的几代人。

每天清晨,邻近的妇女们都会用木盆端着大堆衣物聚集在井台,有的弓着腰用系着长绳的洋铁桶从井中汲水,有的在石板上搓洗捶打着衣物,一边又说说笑笑,谈论家长里短。尤其是久雨后的晴天,太阳还没出来,井沿周围便已是一片欢腾。孩子们也是喜欢这个地方的,夏夜,坐在池边的石板上,小脚丫放在水盆里晃荡,感觉沁沁凉。老一辈们则搬了把椅子,拿着麦秆扇,往井边一坐,说一些鬼故事,唬得孩子们都不敢一个人走夜路。有时街坊邻里切开一个用井水浸了一下午的大西瓜,每人分上一块,吃上一口,冰冰凉甜津津,当真爽口!然后大人们的欢笑声、孩子们的嬉闹声、木桶撞击井沿声、来来往往的脚步声就像倒映着美丽月光的井水一样,一波一波的,在这白果树里荡漾开来。


喝水不忘挖井人 井是家园的象征


说起这口井的历史,其实并不长。白果树里的西边,解放前是县政府所在地,抗日战争时期,被炸成一片废墟。后来,附近居民将炸出来的深坑改建成一口池塘,解决居民生活用水所需。到了60年代末,这块荒地被重新利用,建起了县工艺美术厂,池塘被划进了厂区范围内要进行填埋。为解决白果树里居民和工艺美术厂的用水需要,有关部门新挖了一口井,也就是现在我们说的白果树里井,厂区的围墙将井口分隔成了两半。井边的这家工艺美术厂一度非常辉煌,生产的麦秆、竹编工艺品远销欧美。后来县卫生局迁到此处办公。随着自来水的逐步普及,围墙里边的井被废弃了,无人打理,再后来索性就把那半边井口给封掉了。

“树高千尺不忘根”“喝水不忘挖井人”,树和井在中国文化中都是故乡、家园的象征。物换星移,沧海桑田。白果树、白果树里以及井边的建筑虽已不在,但不久的将来,周边将建成圣奥·杭府这样保护古迹、传承历史、时尚经典的高品质标杆住区,这又成了老城北们的新期待。


已有0人点赞

637226450744361592171707336.png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