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浦江:探访严家廿四间头老井,说说井边那些事儿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资讯 / 正文

637226394718539000879904649.gif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浦江:探访严家廿四间头老井,说说井边那些事儿

转载 2016/12/21 09:33:55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浦江新闻传媒 作者:浦江在线 4707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前不久,本报联合浙江圣奥浦诚房地产有限公司探访了官井头百年老井,并于12月15日在本版刊发了《百年老井,城北记忆》一文。文章刊发后,读者反响强烈。很多市民触“井”生“情”,纷纷来电,有的向我们提供古井线索,有的对圣奥·杭府项目(城北区块A地块)如何更好地保护古井提出自己的建议,更有读者特意来到新闻传媒中心,热情邀请我们去严家廿四间头走走看看,声称那口老水井的历史也非常悠久。

严家廿四间头老井的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燃起了我们的好奇心,记者决定实地探访一番。


井壁覆盖的青苔 

依稀可见岁月痕迹


严家廿四间头位于圣奥·杭府项目附近。

在圣奥·杭府项目相关工作人员陪同下,记者与老城北居民董寿海穿过工地,来到严家廿四间头,并在离它不远的一条道路上找到了这口老井。

远远望去,该井的井口已铺了厚实的水泥。老井就像严家的住户一样朴素而平凡,平凡得甚至没有自己的名字,只能姑且称它为严家老井。

因旧城改造,这一片区除廿四间头外其他老房子都已推平。走到老井边上一看,记者发现井口呈圆形,井水并不深,曾被数代人足迹磨平了的老井井台已不复存在。

探望井内,井栏下那一圈溜光的青石,井壁覆盖的青苔,足以看出岁月的斑驳痕迹,给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


老井有百来年历史 

见证了太多人事变迁


曾经家住严家廿四间头的董宏宝老人,今年88岁了。

说起这口老井,老董娓娓道来。“这口老井于我而言,就像长辈一样亲切。”老董回忆说,老井建于何时,没人知道,从他记事起,这个水井就存在了。这口水井距离现在估计有百来年的历史了。她见证了太多的人事变迁。井里的水用之不竭,冬天打出来的水,洗手洗脸不冰手,夏天打出来的水沁凉,用着特别舒服。


“这口井出水快,水质甘冽清甜。当时,不仅严家廿四间头的居民靠它吃水,甚至周边小东门和东街的街坊都会来这里取水饮用。那时,家家户户都备有一口大水缸,自备有水桶。每天早晨、傍晚时是老井最热闹的时刻,街坊邻居从四面八方过来,挑着水桶来取水。女人们一边在井边洗菜、淘米、洗衣服,一边聊天,孩子们围在井边嬉戏打闹。”在老董的记忆里,老井为街坊邻居的生活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大家对老井怀有深厚的感情。


夏日里的“冰镇西瓜”

最美好的童年回忆


除了打水的经历,充斥在董宏宝脑海中的还有满满的童年记忆。

“每到夏天,古井边上比周边凉快。大人们会把西瓜拿出来,缠上几圈绳子放到井里,在水井里泡上几个小时后,用扁担上的水钩勾上来。经过井水冰镇出来的西瓜,比用冰箱冰镇的西瓜,口感和味道好多了。”董宏宝说,知了声声叫的傍晚,街坊邻居都会搬出小板凳或者嘎吱嘎吱响的竹编椅,老人们人手一把蒲扇,望着满天的星光,围在老井旁拉家常,一时间井边就变得热闹起来。老一辈的严家廿四间头人,至今对这口水井念念不忘。


老城北对老井的感情

无法用言语来表达


72岁的董寿海老人也曾是严家廿四间头的住户。

在他的记忆中,这口老井虽然不深,却从未干涸,即使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最旱的年月,井水依然充盈。老井北边是一条小巷,平时来往的人员较多,为安全起见,不知从何时起,井口北侧砌起了一道围墙。当年,为防止日本鬼子在井里下毒,街坊们还曾想尽办法把井口封了起来。解放初期,水井井壁还曾出现一定程度的坍塌,街坊们便筹集了一部分资金,对老井进行修缮与维护。

董寿海还回忆说,上世纪90年代以前,这口水井为这一带的居民源源不断地提供生活用水。大约在1995年之后,老井周边的居民,家家户户通上了自来水,到水井打水的人开始慢慢减少。

“我们老城北人对这口老井的感情无法用语言表达,如果不是旧城改造,我们肯定还会像以前一样‘守护’着它。”董寿海感慨地说,如今,只要看到这口老井,大家脑海里仅存的那些老井记忆就会被全部唤醒。

已有0人点赞

637226450744361592171707336.png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