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塘波村将成为浦江的“井冈山”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资讯 / 正文

637226394718539000879904649.gif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塘波村将成为浦江的“井冈山”

转载 在线管家2015/06/04 19:29:44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原创文章 作者:陈有林 21443 阅读 0 评论 2 点赞

在浦江一提到塘波就会与红色联系在一起。为什么叫红色塘波?因为在解放战争时期,塘波村是我县的一个革命老区,塘波村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共江东县委、县政府的诞生之地,为自己地区的解放事业作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现为市级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52,记者带着敬仰之心前往花桥乡塘波村采访。塘波村的山脚下是下宅溪村,记者看到一座与红色塘波相衔接的“党群桥”。通往塘波村的盘山公路途中有一块巨型的红色宣传牌,上面是习总书记的指示:“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

据了解,为了响应县委书记施振强的指示,在县委县政府、花桥乡政府等上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塘波村两委最近研究决定,准备分步实施:红色杜鹃、红色农业、红色民宿、红色十景、红色产业五大红色旅游项目,誓把塘波村建设成为浦江的“井冈山”。

红色杜鹃项目

走进塘波村,记者刚好遇见这样一个情景,村支书陈树根与村主任陈法增正带领村里的男女老少走在村道上,有的拿着锄头,有的捧着杜鹃花秧,有的拿着水壶。原来塘波村正在启动红色杜鹃美化红色塘波项目。

村支书陈树根告诉记者,杜鹃花又叫映山红,花开时如火如荼的鲜红的光彩把山都映红了。映山红是井冈山地区非常有代表性的一种花,很有象征意义,象征革命烈士的鲜血和顽强拼搏的井冈山精神。

村主任陈法增向记者介绍说,他们先是在塘波村江东县政府旧址周围栽种一批杜鹃花,接下去他们将要求全村169户村民家庭,每户在自家的门前屋后种植杜鹃花,这既能美化塘波村,又能弘扬红色塘波的革命精神。

红色农业项目

塘波村有山田山地800余亩,他们村两委正在实施土地集中流转,统一发展红色景观农业项目。什么是红色景观农业?今年74岁的塘波村老村干部陈君生饶有兴趣地解释说,向日葵种植就是红色景观农业,革命儿歌就有这样的歌词:“花儿向太阳,心儿向着党。”歌中把广大人民比做向日葵,把祖国、共产党比做太阳,引导人民群众像向日葵始终向着“太阳”转那样爱国爱党。向日葵的红色意义非常突出,而且作为景观,开花时大气磅礴,令人震撼。塘波村现在已经统一采购了向日葵种子,计划种植百亩向日葵。

村支书陈树根表示,他们村还计划以后种植红色的番茄、橘子、柿子等,进一步发展红色农业项目,引导村民走增收致富路。

红色民宿项目

塘波村的里里外外都曾经留下革命先辈的红色足迹,几乎家家户户都接待过革命先烈。

1948621,因革命发展需要,中共路西工委和会稽山人民抗暴游击司令部在浦西塘波村公开宣布江东县政府成立,县政府下设兰浦区、桐浦区、建浦区三个区,蒋明达兼任书记,陈一文兼任县长,金良昆为副县长。江东县政府成立后,积极动员人民参加革命,发展武装力量,组织群众进行“三抗”(抗丁、抗粮、抗税),并粉碎了敌人的“五县”围剿;同时在发动垦荒生产运动、颁布利民经济政策、制定财政税收制度、普及民众教育、开展新闻宣传、保障军需供给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为支持解放军南下、实现全国解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约一年后,1949510,金萧工委、专员公署决定撤销游击行政区建制,江东县政府也完成了历史使命,但它的贡献永远载入了解放战争的光辉史册。

    革命遗风根植在塘波村的土地上,根植在人们心里。塘波村村民们纷纷表示一定大力支持配合村里发展红色民宿项目。村里的陈老师说,村中发展红色民宿实在好,既能开发山村的生态资源,又能招来更多的游客,还能盘活村中存量房,同时提高村民的收入。塘波村,这个红色革命老区,在我县当前民宿发展的大潮中,依托自身特有的红色资源、山水资源、浓厚的乡土文化,即将绘出别样的乡野风情。

红色十景项目

塘波村支书陈树根表示,他们村准备开发红色十景,有些景点将模拟当年革命战争的情景,挖战壕坑道,建碉堡楼,设红旗山等。前来红色塘波旅游的游客,既能够参观游览,瞻仰革命遗址,接受廉政故事教育,又能够追寻革命先烈光辉足迹,实地实景体验学习,感受战争氛围和革命的艰辛。红色塘波,让我们铭记历史,展望未来。

老村干部陈君生说,塘波村的红色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别说红色十景,二十景都会有。村里红色旅游开发前期,当务之急是希望上级部门支持扩建通往他们村的盘山公路,能让大客车开进村子里,并在村子里修建停车场,以便容纳更多客车、私家车。

红色产业项目

所有塘波村人对红色旅游的开发充满信心。红色旅游能为村带来很多的经济效益。虽然红色旅游景点不收费,但越来越多的游客可以带动村里第三产业的发展,为村民增收带来无限生机和活力,让村民实实在在挣到钱。村民可以制造加工红色文化产品,村里可以举办红色文化演出,可以推出红色旅游节。

正如县委书记施振强在塘波蹲点时指出,发展农村旅游产业是大势所趋。现在生活在城市里的人都向往古朴的生活节奏和方式,喜欢新鲜的蔬菜和简约舒适的居住环境,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往风景秀丽的山里跑。塘波村要紧紧依靠自身优势和特色,针对现代人喜欢回归田园和古朴的心情,发展红色旅游,打造休闲度假基地,把塘波建成浦江的“井冈山”。

(作者:陈有林)

已有0人点赞

637226450744361592171707336.png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