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白马桥抗日阻击战的渊源(红色利丰之一)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资讯 / 正文

637226394718539000879904649.gif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白马桥抗日阻击战的渊源(红色利丰之一)

转载 在线管家2015/05/21 22:44:50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原创 作者:傅红耀 6357 阅读 0 评论 12 点赞

       2009年的一天,浦江县新四军研究会会长骆崎同志给我打来电话:“傅红耀,听说你正在写一部关于白马桥阻击战的长篇小说?”我说:“是的,不久将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中国新四军研究会副秘书长张宝康将军正在给我的书作序。”骆会长接着说:“非常对不起,十多年前,我几次到白马,认为白马桥阻击战只是小日本在白马的一次遭遇战,而且是国民党打的。现在我认识到,白马桥阻击战是浦江建县1800来,最大的一仗……我很想看到你的书。”当时,我向会长汇报了,1985年成立的白马桥文史小组成员,大多年迈过世了……会长一再说:“傅红耀,谢谢你,为浦江人民做了一件好事……”遗憾的是,当我的长篇历史小说出版时,骆崎会长已经与世长辞。后来我才知道,老会长当时是得了多种癌症,几度昏迷苏醒之后想到给我打电话的……真是人生苦短,苍天不灭。

       一、浦东地区四位名人

       要说清白马桥阻击战,有四位非说不可的人。

       第一个,白马豪墅人张子景,又名咸镐,生于1900年。家庭富有,是村中第一大户。当年就读于北京大学。毕业后,在国民政府教育部任职。1920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前夕,他受到导师的影响,决意回乡办教育,创办了豪墅启明小学。这是白马有史以来的第一座小学。傅宅是白马桥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少年却到两里路外的豪墅村读小学。我一个叔叔就是学生,叔叔常说,张子景常常说:“陈独秀的演讲有点好的,共产党一定要得天下。” 张子景是浦东宣传共产主义第一人。曾在陈肇英先生创办的中山中学任校长;1949年浦江解放时,张子景任浦江县中校长,书名张咸镐。他的家庭成份为开明地主。张子景的妻子,是黄长波的堂姐。

       第二个,黄长波。黄宅上市人。1924年就在杭州学校加入中国共产党。因闹学潮被当局通缉隐居于乡,脱离了党组织。1938年初黄长波就买了两门台枪、一百支竹叶枪,准备武装抗日;届时,刘英为首的中共浙江省委派了马丁到浦江建党,开展抗日统一战线工作,为此以夜校为名,创办了浦江县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接着省委又派了中共中央从延安抗大派到浙江的省委领导人林一心到黄宅,筹建党的组织。与此同时,省委又派出林一新同志到郑家坞火车站。黄长波与傅家泉鱼雁往来,关系甚密,黄长波妹妹黄月芳许配傅家泉的侄儿傅善练,后因1938年黄月芳赴安徽云岭参加新四军未婚。

       第三个,傅宅人、浦东的大户傅家泉,生於光绪丁丑年(1877)年,兄弟5人中老大,是第二村的老村长,领九品衡,德高望重,退位后村民有事,都找他“讲事”。张子景的妹妹是其子傅士元的原配夫人;抗战前,士元从杭州高级农业学校毕业,先在杭州开“京南货店”,后回乡创办白马小学。1938年3月30日,白马小学前(原傅氏宗祠,又称道中前)迎接旌坞贾行之等5烈士、万人追悼大会,就是傅家泉主持的。

       说到这里,还不得不提傅家泉的小弟傅家法:次子有照,毕业于黄埔第三期,1935年12·9爱国学生运动中牺牲于南京南天门;1941年5月12日凌晨为抗日将士烧饭被日寇连剌9刀牺牲;他的侄儿傅震东,1942年正月,背着5双草鞋寻找抗日队伍,在浙江松阳找到暂九军,先后在冯圣法、方靖(黄埔一期)身边任副官,1948年随方靖、暂九军起义。另一个白马桥阻击战的功臣宣邦海,是傅家泉之弟家渲之女的丈夫,黄埔三期军官。

       第四个,郑宅高畈郑卓人,又名隆亮。文武双全的侠士。约1931年,因共产党嫌疑被国民党当局关押在浙江省陆军监狱,后有高官巡视,发现他是早年广州时任李济生先生秘书,怎么可能是共产党呢?当局要弄个理由释放,就找傅士元(士元原配病故,二房妻子是高畈人)以两爿店脚(资产)做担保;不久,当局发现郑卓人真是共产党,再找傅士元,傅士元回家求父亲傅家泉,父亲和县长是朋友,恰巧郑卓人母亲病逝,就在她母亲坟前立了一块碑:郑卓人之墓。骗过了省里来的军警。解放后,郑卓人写信给恩人傅士元,寄上路费,请到北京去玩。傅士元想着自己伪职成份没有去。1965年,郑卓人因“历史反革命”遣送回家,傅士元舒了一口气,悄悄地把信烧毁。时来运转,粉碎四人帮,日本友人来访,求见日本教科书《中国针灸大全》的作者,华国锋主席亲自指示,请郑卓人回京,担任中国针灸协会领导;华主席还与郑卓人全家合影。

       利丰村有黄埔军官四人:宣邦海、傅有照、傅汉城、宣金宵。与傅家泉、张子景这两位开明的党外人士是分不开的。

 

       二、浦江最早的9个党支部·国共合作、全民抗战模范地区

      1937年11月5日日寇杭州湾登陆,周恩来提议黄绍竑二度主浙;12月24日省政府撤到方岩。中共中央派大批干部到浙江。在原红军挺进师(1934年曾转战于义乌大陈苏溪)政治部主任刘英为首的中共浙江省委领导下、在省主席黄绍竑领导下,浙江省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救亡轰轰烈烈。周恩来曾多次评价:“在东南的战线上,浙江是走在前列的。”在马丁、林一心、林一新的直接领导下,1938年春天,浦江最早的9个党支部成立了,白马有三个:豪墅、夏张、邵宅,创始人张春池、张花苟(后来任浦东区武装部长,区长),张咸均,邵家法(后来也任过区长)都是张子景家的长工或短工。黄宅上市是其中之一。(而黄长波、张子景、傅家泉都不是共产党员),其时,中共诸暨县委书记杨思一,经常赶到傅宅市(又名白马桥),在浦东一带活动,是傅家善家的常客。据杨思一日记,他亲自部署、指挥歼灭日寇浦江何石塔(现新何村)合济桥桥头堡、小房(永丰)祠堂、黄宅祠堂的战斗。杨思一的儿子,因在大陈开会时,枪支走火牺牲(大陈离白马不到10里路)。

      1940年夏天,首届中共浦江县委在坡塘成立。而白马是当之无愧的浦江党组织的发源地。

      子景妹夫、利丰村长傅家泉之子士元等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利丰12人、旌坞贾行之等8人参加浙江省抗敌自卫团(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暂编第九军,军长冯圣法),原中共江苏军委书记张爱萍任教官;3月23日富阳东洲保卫战贾行之5同乡殉国,27日周恩来、黄绍竑亲赴祭拜,30日白马小学前万人大会迎接5烈士灵柩。1939年除夕日寇雪夜偷渡钱塘江,团副宣邦海率部抗敌、同村宣四后、昌年、昌松牺牲。

 

       三、白马桥阻击战简况

      1941年4月16日浙东会战爆发,23日冯军长(谍报员、军风纪检查员、冯军长的侄儿冯如松负责收集战报)从浙西赶回新昌大佛寺,浙东大部沦陷,在中共宁绍特委书记杨思一帮助下来到白马桥,黄埔同学宣邦海一起布防,军部设在柴坞,东起楂林西至马剑阵宽70里,6千将士与村民同吃同住,白马的傅宅、塘角、柳宅、长地、何石塔、豪墅等村,都住有抗日将士。暂九军参谋长钟华是诸暨四眼井人,公开的共产党员;其妹妹钟乐英,是军部的机要员(丈夫李育杨,任绍兴戒严大队长,中共地下党员)随军来到柴坞军部。冯军长爱兵如子,因一位团长打死一名伙夫,召集军官开现场会当众处罚,买了蒋介石的结拜兄弟徐小川的柏木棺材安葬于洞门外交通要;因霉雨季节一位士兵又冷又饿,摘了老百姓的碗豆,冯军长亲自带着他上门付钱道歉。令人信服地见识了中山先生教导的黄埔军官带出来的中国军队。(其时,由于蒋介石的亲信浙江保安司令宣铁吾秉承国民党五中全会“防共、溶共、反共”反动政策和皖南事变,国共合作出现危机,浙江党组织遭到破坏,我县黄长波等被捕,县委书记梅凯执行省委实行了“精干隐蔽,等待时机”的方针,转入地下。我党在浦东的党组织在地下发动群众,帮助抗日军队,张贴抗日标语,而冯军长此时下令部下:凡有关共产党的事,一律不许过问(由他亲自处理,实则上保护了地下党)。5月10晚,当冯军长得知日寇就要进犯、下令破坏道路后,地下党同志和当地名流一起组织群众,一夜之间破坏通往诸暨的石板路。

      5月11日下午3时日寇2000人(泽田茂:日军驻浙首脑、13军司令官、中将;酒井直次:13军22师团长、中将;大城户三治:13军15师团长)到达中塘口,我军发起攻击;是夜大雨滂沱,敌9次冲锋无果,被歼300余人;12日凌晨敌从洋润岭、浦阳江芦苇丛两路悄然入侵,飞机6架往返轰炸,傅宅遭灭顶之灾,遍地血腥流成河,村民被杀99人,烧屋347间;35师师长劳冠英(黄埔一期)率部在豪墅岭、郑家坞激战;暂九军是蒋介石手下的嫡系王牌军,装备一流,有无线电台,电话机通到连队,可惜只有小钢炮、山地炮,没有高射炮,引敌向西往塔山坪、里细尖、柴坞、打坞山头且战且退,至郑宅、黄宅、岩头32师(副师长朱奇·黄埔一期)二道防线;日寇人地生疏,两眼一抹黑,被我军牵着鼻子,稀里糊涂地打了三四天;战斗异常激烈,比如利丰利生桥头的重机枪,它留下的子弹壳,有槽箩两担之多!永丰塔山坪留下的子弹,可以用畚箕头用锄头划!15日凌晨,在郑宅黄梅岭,敌又被歼百余、仓皇龟缩萧山。白马桥阻击战历时4天,我军牺牲500人,歼敌1000余人,浙东会战反败为胜。次年5月15日发起浙赣会战,家乡沦陷。

     (撰稿 傅红耀)

 

作者简介

傅红耀,1952年生于浙江浦江白马镇,医师,长春电影文学院首届学员,金华市、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浙江省电影家协会会员。主要作品:电影文学剧本《白马桥阻击战》《名牌梦》《雄鹰》《我们这里的年轻人》《千古良相》《社长》《生死存亡》《区公所的枪声》(《电影文学》1997-2015年),历史资料《第二次国共合作与浙东会战》(《浙江民革》杂志2005-2006),长篇历史小说《喋血浙东》(解放军出版社2010年)

手机 13738920887

声明: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本人搜集的历史资料属知识产权、文责自负,未经本人同意,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转发、使用,如有侵权,依法追责。

2)以上史实,《柳溪傅氏宗谱》《新何村志》《祝家坞村志》《浦江县志》《东南日报》《浙江军事志》《浙江民革》《喋血浙东》等郑重记载。

已有0人点赞

637226450744361592171707336.png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